当前位置:利笔小说网>书库>历史军事>英烈传奇> 第336章 神凰二十七年冬风咽,渤海缟素送君行

第336章 神凰二十七年冬风咽,渤海缟素送君行

着龙袍,对她说“皇娘放心,孩儿定会守住大唐的江山”。五十年的人生,于帝王而言,太短太短,短得还没来得及让她好好看看,他就这么去了。

  宫女想扶她坐下,却被她推开:“让我再陪陪珪儿……就一会儿……” 苍老的手,紧紧抓着灵柩,仿佛这样就能抓住那个再也回不来的孩儿。

  而76岁的费太后(秦珪的生母),则早已哭得肝肠寸断。她坐在灵堂的角落,背脊佝偻着,手中紧紧攥着一块大行皇帝儿时穿的虎头鞋——那是她亲手缝制的。

  “我的儿啊……你才五十啊……” 她的哭声嘶哑而绝望,每一声都像刀子,割在在场每个人的心上,“你勤政爱民,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娘都看在眼里……你怎么就不歇歇……怎么就……”

  她想起儿子为了处理政务,常常彻夜不眠;想起儿子为了平定西南,愁得鬓角早白;想起儿子上次来看她,笑着说“母后,等明年开春,儿陪您去洛阳看花”……那些承诺,再也无法兑现了。

  “你让我怎么活啊……” 费太后捶打着自己的胸口,哭得几乎晕厥过去。

  两位太后的哀痛,像两朵在寒冬中凋零的花,在空旷的灵堂里,散发着令人心碎的悲戚。长安的百姓,听闻皇帝驾崩,也都自发地穿上素服,涌上街头,对着皇宫的方向跪拜,哭声此起彼伏。

  风传国丧:渤海湾头待新章

  渤海的秦王府,也收到了来自长安的消息,详述了圣母皇太后与费太后的哀痛。

  龙天策听完内侍的回报,久久不语,最后长叹一声:“陛下一生,勤政爱民,上对得起列祖列宗,下对得起黎民百姓,唯独……对不起他自己,对不起两位太后啊。”

  玉倾城递上一杯热茶,轻声道:“陛下泉下有知,定会感念殿下与太后的一片赤诚。只是……国不可一日无君,接下来,就看新君了。”

  龙天策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凝重。大行皇帝的太子,年仅十六岁,虽聪慧好学,却未经世事磨砺。如今主少国疑,朝堂之上,怕是又要起风波。

  “传令下去,” 他对身边的长史道,“加强渤海的防务,严查往来船只,谨防有人借国丧之机,图谋不轨。同时,整顿封地吏治,安抚百姓,绝不能让大行皇帝在天之灵,为渤海担忧。”

  “是。” 长史躬身领命。

  寒风依旧在渤海湾呼啸,卷起地上的雪沫,打在秦王府的白绫上,发出簌簌的声响。观海台上的祭文,早已被龙天策焚化,纸灰随着海风,飘向远方,仿佛在向大行皇帝诉说着渤海的安宁与忠诚。

  龙问天走到祖父身边,看着他望着长安方向的背影,轻声问:“祖父,接下来……会怎么样?”

  龙天策转过身,摸了摸孙子的头,眼中虽有悲戚,却多了一份坚定:“接下来,会有新的君主,会有新的朝局,会有新的……篇章。”

  他顿了顿,望着铅灰色的天空,语气沉重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但无论怎么变,我们守护大唐、守护百姓的初心,不能变。这是对大行皇帝最好的告慰,也是我们……必须续写下去的新篇。”

  海面上,不知何时升起了一轮残月,清冷的光辉洒在缟素的秦王府,也洒在这片广袤的大唐疆土上。旧的时代,随着大行皇帝的驾崩,落下了帷幕;新的篇章,在无尽的哀痛与肃穆的期待中,正缓缓展开。而渤海的秦王府,将带着这份对逝者的缅怀,与大唐一起,迎接那未知的、却必须坚定走下去的未来。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