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利笔小说网>书库>历史军事>英烈传奇> 第312章 神凰十四年烽烟静,老将西去启新程

第312章 神凰十四年烽烟静,老将西去启新程

  神凰十四年的春天,南海之滨的椰林已缀满了青涩的果实,荔枝树的枝头也酝酿着点点嫣红。经过数年的治理,岭南与南海早已不复当年的蛮荒景象,学堂的书声、农田的稻浪、码头的喧嚣,共同交织成一幅欣欣向荣的画卷。然而,就在这片土地沉浸在安宁与生机中时,一封来自神都的圣旨,打破了龙天策一家平静的生活——年已五十四岁的龙天策,被任命为“西南安抚使”,前往西南诸蛮聚居之地,调和部族矛盾,安抚地方民心,开启大唐对西南边疆的新一轮治理。

  南海别情:春风送暖话离殇

  三月二十一日,南海郡的码头,春风和煦,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离愁。

  龙天策身着一袭略显宽松的紫袍,鬓角已染上些许霜白,眼角的皱纹比数年前深了几分,却丝毫不减那份久经沙场的沉稳与威严。他站在旗舰的甲板上,看着码头上前来送行的人群,眼中涌动着复杂的情绪。

  前来送行的,有岭南各州府的官员,他们曾在龙天策的带领下,共同见证了岭南的蜕变;有黎族、壮族、苗族等各族的首领,他们手捧哈达、银饰等本族最珍贵的礼物,眼神中满是不舍与敬重;还有无数普通的百姓,他们自发来到码头,捧着刚摘下的椰子、荔枝,往将士们手中塞,口中说着朴素的祝福。

  “秦王殿下,您一定要保重啊!” 一位白发苍苍的黎族老阿妈,拉着龙天策的手,泪眼婆娑。当年正是龙天策,帮她所在的村寨打出了第一口甜水井,终结了族人喝苦水的历史。

  龙天策握着老阿妈的手,温声道:“阿妈放心,我定会平安回来。岭南的事,有玉倾城他们在,不会出乱子。”

  玉倾城站在龙天策身侧,身着素雅的长裙,虽有不舍,却始终保持着从容的微笑。她为龙天策整理了一下衣襟,轻声道:“西南瘴气重,你定要按时服用嘉儿准备的避瘴丹。孩子们我会照看好,岭南的农桑、学堂,我也会盯着,你只管安心办事。”

  罗嘉儿则带着几个苗寨的郎中,将一船的草药、伤药搬上旗舰,这些都是她根据西南的气候特点,精心调配的,“这是‘百草解毒散’,遇到不明毒物时可用;这是‘驱瘴香’,每日点上一支,能防蚊虫叮咬。” 她细细叮嘱着,眼中的关切溢于言表。

  阿武早已长成挺拔的青年,一身戎装,英气勃勃。此次他将作为龙天策的亲卫统领,一同前往西南。“师父,您放心,弟子定会护好您的周全!” 他的声音铿锵有力,眼中闪烁着对历练的渴望。

  龙天策的孩子们,也已长大不少,围在父亲身边,依依不舍。“爹,您什么时候回来?” 最小的龙思语拉着父亲的衣袖,仰着小脸问道。

  “等西南安定了,爹就回来陪你们。” 龙天策蹲下身,挨个摸了摸孩子们的头,“在家要听娘和嘉儿姨的话,好好读书,好好练功。”

  号角声起,催促着启航的时间。

  龙天策站起身,对着码头上的众人,深深一揖:“诸位乡亲,诸位同僚,龙天策此去西南,定不负陛下所托,不负岭南百姓所望。待西南安定之日,便是我归来之时!”

  “恭送秦王殿下!” 码头上的众人齐声高呼,声音响彻云霄。

  旗舰缓缓驶离码头,向着西北方向的西南大地,破浪而去。龙天策站在船头,回望渐渐远去的南海,那里有他奋斗的足迹,有他牵挂的家人,有他亲手谱写的“新篇章”。而前方,是未知的西南,是等待他去续写的,另一段更具挑战的历史。

  旅途艰辛:山高水远赴西南

  从南海到西南,路途遥远而艰险。不同于岭南的湿热与沿海的开阔,西南地区多是崇山峻岭,沟壑纵横,瘴气弥漫,路况极差。

  船队先是沿着珠江逆流而上,进入内陆河道。河道狭窄,水流湍急,两岸是陡峭的山崖,时常有落石滚下,需要将士们时刻警惕。行至险滩处,还需将士们上岸拉纤,才能让船只缓缓通过。

  “师父,这西南的山,比岭南的险峻多了。” 阿武站在船头,望着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峰,忍不住感叹。

  龙天策点点头,目光凝重:“西南地形复杂,部族众多,历史上便是难治之地。我们此次前来,不是为了征服,而是为了安抚,更要步步小心,不可鲁莽。”

  离开河道,换乘马车与马匹,进入陆路。道路更加难行,往往是泥泞不堪,车轮深陷其中,需要数人合力才能推出。更可怕的是弥漫的瘴气,尤其是在清晨与傍晚,山谷中云雾缭绕,吸入一口,便觉头晕目眩,不少将士因此病倒。

  幸好罗嘉儿准备的草药发挥了作用。龙天策命将士们每日服用避瘴丹,在营地周围点燃驱瘴香,大大减少了疫病的发生。他自己也以身作则,与将士们同吃同住,一起拉纤,一起推车,丝毫没有亲王的架子。

  途中,他们经过了不少蛮夷村寨。起初,寨民们对这支陌生的队伍充满警惕,紧闭寨门,甚至在道路两旁设置障碍。龙天策便命队伍停下,派使者携带丝绸、茶叶等礼物,前往寨中拜访,说明来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们是大唐的军队,前来西南,是为了帮助大家过上好日子,不是来打仗的。” 使者一遍遍重复着龙天策的话。

  渐渐地,一些村寨的首领被龙天策的诚意打动,打开寨门,邀请他们入寨休整。龙天策趁机与首领们交谈,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部族矛盾,向他们宣讲大唐的政策,赠送农具、种子,承诺帮助他们改善生活。

  在一个彝族村寨,龙天策看到当地百姓依旧刀耕火种,收成微薄,便命随军的农官,向他们传授中原的耕作技术,如何制作曲辕犁,如何沤制肥料。农官们手把手地教,彝族百姓学得认真,眼中渐渐燃起了希望的光芒。

  “大唐的官,是好人。” 一位彝族老人,用不太流利的汉话,对龙天策说。

  这样的插曲,为艰辛的旅途增添了几分温暖与意义。龙天策知道,安抚民心,不在于空话,而在于实实在在的帮助。

  奉节初至:边城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