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援!回援!把所有的部队都给我调回来!”
“可是师长,这样的话西面隘口那的敌人?”
“别管什么隘口和丘陵了,把第一、第二旅都给我调回来,把这里的敌人都给我包围了再说!”
第57师的师长对于革命军的突袭十分的愤怒,敌军每一次都在他意料之外的地方发动了突袭。
“第一波攻势竟然穿过了我们和第二旅的夹缝处,他们难道就不怕被包围吗?”
“还有,正面这么强的火力,他们为什么要冲锋?!”
57师的师长感觉自己要疯了一样,敌人的每一个战术都让在他看来都是在自寻死路。
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样奇怪的战术竟然起到了出乎意料的作用!
如果说左翼阵线被突破了一个口子对于整体的防御来说还算可以接受,那么正面防线被突破对于驻守在奥列什镇的57师第三旅来说绝对是伤筋动骨的。
一般来说对一个已有的阵地发动冲锋是一件非常不明智的事情,尤其是有着多个火力网交叉掩护的情况下。
对于这样的阵地,如果选择用步兵集群大规模硬冲一定会遭受十分严重的损失。
任何一个正常的军官都不会在对方已经架起机枪阵地之后发动进攻。
然而叶格林却不这么认为,他向来秉承着一个态度,那就是:
要从敌人想不到的地方发动进攻。
什么叫意想不到的地方?
“敌人不认为我们会从正面进攻,那我们就应该从正面凿穿他们的阵线。”
叶格林看着已经溃败的敌军阵线自信一笑。
就在刚才革命军先是以重机枪作为诱饵引诱敌方机枪开火互相压制。
接着新转移完的迫击炮组立刻锁定了敌军的机枪阵地。
火力覆盖之后革命军的小队就按照三三制的阵型发动了冲锋!
以往步兵冲锋都是按照密集阵型、连续波次的方式进行的。
但革命军却不一样,三三制的阵型从战场上空来看十分稀疏,冲锋波次连贯不连续。
刚刚被火炮压制了前线重机枪阵地的帝国军根本没法应对这样的冲锋。
步枪的火力不够密集,根本没法应对稀疏的阵型。
不连续的进攻,也让敌人难以适应杂乱的进攻节奏。
革命军的小队一旦突入了帝国军的防线内部就能让附近的帝国军产生混乱。
白刃战是帝国军最为明显的弱点!
这一次叶格林他们已经确定了,不管是本土的还是殖民地的帝国军在这方面都没有什么差别。
随着冲锋号的响起,革命军的先头部队已经全部突入到了帝国军在奥列什镇北侧的第一道防线。
在混战中革命军取得了极大的优势。
当部队被分为小块之后。
革命军能有效构建起指挥系统,帝国军不能!
革命军能在被打散的情况下重新组织起来,帝国军不能!
革命军能在绝对劣势的局面下去牺牲自己创造优势,帝国军不能!
帝国军唯一能的就是仗着帝国的底蕴优势去欺负装备和火力都不如他们的人。
诚然革命军现在的装备和火力都不如对面的帝国军,但是革命军优秀的战术却主导了战场的主动权!
革命军各级指战员不怕牺牲的精神又保证了战术的完美执行!
敌军第一道防线的溃败只是一个开始!
帝国军的溃败放弃了阵地准备逃往后方的第二道防线,但很可惜革命军的速度比他们更快!
利用高组织度的优势,革命军的小队在战斗刚结束的时候就能重新组织起队伍来。
还保持着编制的队伍当即就能吸收周围走散的战士。
哪怕没有编制,几个战士凑一起也能组成临时的战斗小组。
在战前叶格林就带着政工工作的同志们在全军上下不断开展思想工作大会和战斗动员大会。
以往的帝国军军官们在制定完作战计划之后都会想办法藏着掖着,生怕被人给泄露了出去。
但叶格林不一样,他一直坚信一定要把所有话跟战士讲明白,把道理跟他们讲清楚。
这样一来他们才能理解这次战斗的战术目标、战略目的是什么。
才能理解自己为什么而战!
帝国军宁愿相信一个事先制定好的完美计划,也不敢相信手下的士兵。
但叶格林他不仅相信着革命军的各级指战员们,同样也坚信着他们一定比自己更加清楚战场的具体情况。
归根到底,只有人才是决定战争的主要因素!
再先进的武器装备也需要人去使用。
帝国军第57师在发现第一条阵线被突破的时候,就派出了手上的机甲部队。
&em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