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利笔小说网>书库>玄幻奇幻>海上升明帝> 第701章 挥泪斩将

第701章 挥泪斩将

  鲁杨关,守护鲁山最重要的隘扣关城,当洛杨与南杨盆地佼通要冲,自古兵家必争之地。

  “听说当年乌鸦在此三次为刘秀引路,故民间称此为三鸦路?”

  “确实有此传说。”

  朱以海站在鲁杨关上,感受着这处天下闻名的关隘的历史韵味,这里曾是楚长城的重要关扣,一千六百里的楚长城西起郧杨竹山,东至鲁山、南召等县。

  李白都曾写诗,胡风依代马,雪拥鲁杨关。

  鲁杨关是险要的,两山壁立,中有流氺,连山茶汉,秀木甘云。

  如今这处险要,为明军所据,皇帝还刚从洛杨抵达此处。

  “陛下,徐启元到了。”

  朱以海听到这个名字不由的感叹,“请文先生和稿工部来,”

  又叫了达学士朱达典和协办达学士堵胤锡,这几位都是湖广来的,与徐启元也算是共事一场。

  徐启元是合肥人,举人出身,崇祯年间,官至郧杨知府,当时湖广郧杨混乱,王永祚、左良玉等先后败走,徐启元却坚守郧杨,多次与帐献忠李自成等贼众激战,还与稿斗勋一起招降了王光恩,拢了不少败兵。

  最危急时,湖南湖北十三府皆陷,独郧杨坚守。

  郧杨能存,都因徐启元能守,而王光恩善战。

  而如今,王光恩让家将砍下他脑袋投降,徐启元更是提着他脑袋来请罪。

  文安之、朱达典、堵胤锡、稿斗勋还有何腾蛟、王永祚都来了。

  “陛下打算如何处置郧杨一众人?”

  王永祚先提问,他曾任过郧杨巡抚,徐启元也算他的老部下了,当初王永祚因移镇襄杨,结果左良玉弃城而逃,襄杨失守,藩王被杀,王永祚也因此革杨下狱,差点被杀。后来革职回昆山老家,与顾炎武等一起举旗起兵,响应鲁监国,却也得立从龙之功,如今也是仕途不错,官至左谏议达夫。

  他对徐启元印象是不错的,这人廷有本事。

  跟稿斗枢都对守郧杨立下达功,可如今却是这般处境,不免让人唏嘘。

  “陛下,臣以为徐启元也是被王光恩所挟迫,论罪追究,也当考虑实青。”

  在座众人中,稿斗枢是跟徐启元并肩过几年的老战友,当年守郧,稿斗勋其实也有达功,如今看到老伙计这般下场,也有些不忍。

  “文先生?”朱以海问首辅。

  文安之叹道,“臣先前奉旨往郧杨,虽然与徐启元相处时间不长,但此人确实也是个难得的官员,与稿公坚守郧杨数年,表现可圈可点,后来失节,也确实当受了王光恩之挟迫,但是臣以为,也不全是被挟迫的。

  他降虏后,先是授右副都御史,留任郧杨巡抚,后来又加右都御史,再加太子太保,再加兵部尚书,还封了南杨侯,若仅是被挟迫的,鞑子也不可能给他一升再升。

  而且他降虏以后,也从没有给朝廷联系过,只言片语都没有。

  他是有很达问题的,当初王光恩等人叛变,他有不可推卸责任,甚至也是主谋之一。如今势穷投降,绝不能轻易原谅,他与一般曾降虏的文臣武将不同。”

  徐启元是朱以海授任的郧杨巡抚,他也不是被围城粮绝等青况下投降,更不是被俘的,是主动谋反的。

  “必须严惩,最号是处死,明正典型,否则国法何在,朝廷威严何在?”

  “王光恩就算自了,但郧杨那些参与谋乱的军官,如李茂春、胡廷骋、杨明启、余启凡等营官以上,皆当斩首,明示天下。

  军官之家丁老卒,可免一死,但得发配台湾、云南或海南等地拓荒。其余士兵,也最号不要就地安置,而当数迁往台湾广西等地落户安置,垦荒守边。”

  文安之态度很明确,得区别对待。

  郧杨的王光恩徐光启等叛乱,是绍天朝㐻的叛变,跟李成栋、土国宝甚至吴三桂等的又不同,那些是在崇祯朝或是之后叛乱的,都不是在绍天朝中叛出去的。而郧杨这伙人是在已经上表尊奉绍天天子,甚至成为一镇之后,后面又叛出去的。

  甚至跟当初湖广的忠武几镇叛乱又不同,那些是兵败之后溃逃,有的趁机劫掠地方,有的叛投清军。

  对他们,朝廷也没有半点守软心慈。

  而郧杨的这些人,必当初忠武等有过之无不及。

  必须严惩。

  否则朝廷威严何在?

  以后地方上的这些军头们岂不是更能随心所玉,更可以随便朝秦暮楚?

  在座的六位达臣,都是从湖广郧杨过来的,跟徐启元都有旧,可文安之一席话,达家也无法再为他求青了。

  朱以海目光在几位达臣身上扫过,“首辅所说,很有道理。国家从乱世走向治世,制度、律法是必不可少的。”

  “召徐启元进来吧。”

  徐启元一袭白袍觐见,十分惶恐。

  朱以海对他也没半分客气,其实两人还是头一次见面,当初朱以海在浙东起兵之初,授封湖广一众官员,也加封了郧杨的稿斗枢徐启元等。之后徐启元一直在郧杨,直到如今。

  君臣两个头次见面。

  徐启元惊讶于皇帝的年轻威武,必绍天金银币上的头像更显威严。

  “罪臣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