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章:重回2013
br />
陆安团队提供的解决方案被采纳,全人类空前罕见的真正团结一致,最终成功偏移了这颗小行星的轨道。
原本要迎面撞上地球,在改变了轨道后,这颗小行星被地球引力捕获并成为了第二颗天然卫星。
陆安对2028年至2036年那8年是记忆犹新,那段岁月虽短暂,却是波澜壮阔,更是可歌可泣。
国家做了两手准备,全国上下一心十数亿人全面总动员持续足足八年,将生产力释放到极致。
第一手准备是应对最坏的局面,也就是小行星最终撞击地球,全民全面备荒、备战、备粮,全面转为战时经济状态,基建狂魔指数拉满,成千上万的足以抗衡10级地震的避难所在全国各地疯狂建造。
而小行星若撞击地表,其释放的能量从撞击点传导至地球另一边,足以在另一半球产生10级地震。小行星的撞击点计算出来的结果是在非洲大陆,国内反而成为全球范围内相对最安全的地方。
因为有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阻隔了来自印渡洋掀起的滔天海啸,第一波冲击只需避难所抗住传导过来的10级地震就能度过最危险的时刻。
之后席卷全球的漫天碎片陨石看似恐怖反而没那么危险,部署在避难所周遭的防空导弹系统可以进行有效拦截,虽然依旧十分危险,但至少已经是人力所能应对了。
第二手准备就是在小行星撞击地球之前,改变其运行轨道,为此,同时进行的第二手准备,每天都有数枚火箭不断发射升空,把相关设备物资源源不断送上太空轨道。
最终人类有惊无险度过了这场浩劫危机,小行星被地球引力捕获成为第二颗天然卫星。
不过在危机解除不久后,又因为这颗小行星的利益之争,绝望同盟直接瓦解并翻脸,然后又开始互掐了起来。
多年以后,在陆安的主导下,改造了这颗小行星,以其为主体结构打造成了一个超级太空星城。
此刻,陆安正在考虑要不要向世人警示这场危机,好早做应对,如此便能比前世多15年的准备时间。
不过他立刻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时机不对。
现在说出去不会有人信,那颗小行星之所以到2028年才被发现就是因为结构暗淡太难观测到,现在提前15年意味着该小行星距离更遥远,基本不可能会发现。
陆安知道自己现在是人微言轻,又拿不出证据来证明,不可能你一个22岁小年轻的一句话,人类就能放下内部纷争,然后团结一致倾全球之物力去应对。
而且,陆安提前说出来,就算真的信了,并且也真的提前发现了这颗小行星。
接下来必定是面临无休止的盘查与审问,还存在着生命危险。
陆安清楚的记得前世2028年刚刚发现那颗小行星后,立刻就被列为绝密信息,早期阶段还没有制定出有效应对方案的时候是严厉封锁消息的。
凡是知晓真相的人都被严格限制行动和言论,若有散播信息的动机,轻一点的也是被关小黑屋,严重的更是会毫不留情的痛下杀手,为的是避免引起全球恐慌和秩序崩溃。
陆安现在还不是举重若轻的大佬级人物,却知道这样的真相,就算没有生命危险也必定会被各种限制,想做点什么都困难重重。
人微言轻,说的话没有分量,又被限制发展。
若是不能迅速崛起成为巨佬,到时候别人又搞不定那颗小行星,那也不用去担心更遥远的五百年后,真空衰变还会不会历史重演,这颗小行星已经提前五百年把人类文明给“过滤”掉了。
由此可见,让人类早发现反而是坏事,因为应对小行星危机的几个关键科技都是陆安搞定的。
但现在这些科技树都还没有点亮,面对这种危局,信心比黄金还珍贵。
若是提早15年发现,得出的结论必然是以人类当下的科技水平无法应对,只能听天由命。
那只会狠狠地打击所有人的信心,非但不能团结一致,反而更大的可能是会加速文明秩序的崩溃。
时机不对便是如此,既不占天时,也不占地利,又不占人和。
陆安清楚其中的利害,现在肯定不能说出来。
正确的做法是让自己尽快崛起,说话有了分量,才会被重视。
末了,陆安收起思绪,对于未来的小行星危机,他倒是不担心,前世他就能摆平,更别说这一世有着先知先觉的优势和超过500年的记忆学识的巨大优势加持。
眼下重回2013年已经成了既定事实,让自己迅速崛起才是当务之急。
……
站在窗边的陆安收回目光,转身回到屋内。
他取来一台笔记本电脑到客厅坐下,打开邮箱账号,有二十多封邮件显示未读。
加州理工学院和麻省理工学院都主动对他发来了特招录取邀请,希望他能前去升学读博。
此外,其它诸多邮件都是清一色的国内外知名大厂主动发来的高薪特聘邀约,这些公司要么是全球知名的世界级巨头,要么就是做到一行顶尖的行业龙头。
有国家队的大企业,如航天科工集团、航天科技集团、中航工业集团、中核工业集团等等。
也有民营科技大厂,如通信巨头桦为、电商巨头阿狸、社交网络巨头鹅厂等等。
国外的大公司有包括谷歌、脸书、苹果公司等等。
无不是万千求职者梦寐以求都想入职的顶级大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