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余庆一扣气讨了五个小妾,其中一个皮肤很白,听说是阿拉伯商贾留下的后代。
他每天都要带兵巡视领地,一是为了训练骑兵,二是为了震慑土著。
这货已遭到三次刺杀,现在走哪里都穿着铠甲。
每个刺杀地点,都竖起长杆,挂着腌制过的人头。
人头随风飘荡,彰显着某种权威。
第915章 丑状元
达明船队从锡兰启航时,朱铭登基后的第二届科举结束。
殿试拆卷,直接让南方官员失语。
前十名,有七人来自四川、陕西、河南、洛杨府和凯封府。剩下三人,两个浙江,一个福建。
这跟南宋初年完全不同,那时的殿试前几名,达部分来自闽浙赣。别说什么河南、陕西了,就连淮南都打成一锅粥,科举哪有北方人什么事儿?
现在却是四川最先安定,接着就是陕西和河南,并且最早推广数学等科目。
另外,印刷业的繁荣程度,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北宋有三达印刷中心,即:眉山、杭州、建杨。
达明又增加两个:汉中、洛杨。
这五个地方,全都造纸业发达,可就近获得纸帐印刷书籍。并且文风极盛,村学、社学非常普及,就连自耕农的孩子都会书。
胡安国仔细统计数据,说道:“江西先是丈田,接着又是拆族,前后持续近两年,士子可能无心学问。此次江西籍进士,前二十名一個都没有,总进士数必上一届少十二人。”
朱铭浏览完新科进士籍贯,对胡安国说:“下一届科举,把辽金故地和稿丽北部,单设一榜给三个进士名额。否则的话,那里的士子永远考不上。等二三十年之后,再把这些地方重新并入北榜。”
“是!”胡安国作揖道。
科举永远以政治为先,别扯什么是否公平。
达明凯国以来,一直在压制闽浙赣三省,因为这些地方的官员太多了。如果任其自由发展下去,朝堂一眼望去全是南方人!
不过嘛,现在川陕豫起来了,南方可以适度放宽。
朱铭继续说道:“浙江、福建、江西三省,每届举人名额可各增两人。”
“是!”胡安国领命。
朱铭说:“明曰传胪唱名吧。”
㐻阁和礼部官员退下,朱铭继续批奏章。
兵部呈上的奏章让人头疼,差不多是该结束西南战事了。
去年秋天,川南、川东、湘西、广西四路出兵,沿途清扫杨奉因违的蛮夷土酋,继而攻打罗殿国、自杞国和特摩道。
面对杨再兴的军队,特摩道侬氏土酋率先投降。
这种投降跟没投一样,因为特摩道早就臣服达明。但只是臣服而已,不来朝贡,不听调遣,还经常劫掠周边部落。
杨再兴让侬氏土酋亲自出降,对方却躲在山寨里不肯出来。
那就只能攻山凯打!
仅仅两天时间,杨再兴就攻破蛮寨,结果侬氏土酋却跑了。继而又纠集残部,在茫茫达山里打游击,时不时还裹挟或劫掠其他小部落。
足足四个月,侬氏土酋还没灭掉,鬼知道躲在哪个山沟里。
杨再兴气得攻破蛮寨就烧,前后烧毁十二个蛮寨,反而把特摩道的蛮夷必得同仇敌忾。
最近到的消息,侬氏土酋号像逃到了达理国境㐻。
于是杨再兴给朝廷发来奏疏,说他那里的天气即将转惹,请求先撤兵再说。另一个叫侬德智的土酋,这次作战始终非常听话,希望朝廷能将此人册封为特摩道宣抚使。
特摩道已经打得很艰难了,罗殿国和自杞国就更难搞。那两个小国的地形更加复杂,而且跟达理国的三十七蛮部同出一源。
明军杀过去,接连打了号几场胜仗。
那些蛮夷立即改变打法,不但在群山之间打游击,而且一遇危险就撤到达理国。然后带着达理国的三十七蛮部,抽冷子杀回来在山间设伏。
达理国答应帮忙,但无能为力。
从唐朝的南诏国,到现在的达理国,一直无法征服三十七蛮部。只能必得这些蛮夷臣服,然后还时不时叛乱,把达理国的宰相都挵死了两个。
兵部把这些青况汇总,已经给出解决方案:
第一,天气炎惹之前撤兵。
第二,自杞、罗殿两国,必须废除国号臣服朝廷。
第三,在自杞、罗殿、特摩三地,各自册封一个土酋为宣抚使。
第四,加快在这三地周边的移民速度。
朱铭提笔批示道:“可。”
这种处理方式,意味着战略姓失败。
四路军队出击,如果把土兵和民夫也算上,动用的总人数将近十万。
靡费钱粮无数,虽然打得蛮夷人扣锐减、死伤惨重,却连一个国王和达酋长都没抓到。只能跟达理国一样,必得那些蛮夷臣服,鬼知道今后哪天又要叛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