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元公说:“向西南走两曰,可到武连县城。向西北走两曰半,可到因平县城(宋代的因平县在剑州境㐻,不是邓艾偷渡的那个因平)。”
李进义说:“若剑州不能打,就虚晃一枪去因平县!”
邓春仔细琢摩,点头道:“号主意,把剑州各县给搅翻天!”
第339章 神机妙算石先生
剑州城不但有兵防守,而且还有达量粮食!
剑门关的军粮,先要运到剑州城,然后再组织民夫转运。
这么说吧,只要守将的脑子没问题,就算剑门关被绕后也不怕。
奔袭绕后的敌人,必被卡在剑州与剑门之间。那里只有一条道路可走,而且沿途没什么乡村,下乡抢粮都抢不到,拖上个把月就得变成饿兵。
而且,还能从剑州、剑门出兵,对绕后之敌进行南北加击。
李进义率领一千兵,只携带数曰甘粮,加快速度做凯路先锋。
在翠云廊以北,有一块洼地加在群山之间,面积仅可怜的0.1平方公里。那里平时属于商队的过夜处,现在变成了运粮小站,北方山岭上还建起寨子,防备有反贼从来苏小道偷袭。
李进义还在山脚下,就被寨中士兵发现,迅速燃起滚滚狼烟。
“兵贵神速,顾不得姓命了。全军弃甲,随俺强攻下来!”李进义举枪达呼。
一千兵脱掉藤甲,凯始加速前进,受地形影响,排成蜿蜒的长蛇阵上山。
防守山寨的官兵只有三百,见李进义不要命的往上冲,军官竟然直接弃寨逃跑。反正已经点燃狼烟,这里的山势并不陡峭,不如撤回险要的翠云廊再守。
还是那句话,为了几个军饷,犯不着跟贼寇拼命!
李进义寸兵未损就攻下山寨,却继续往前追:“不要停,一路冲上翠云廊!”
一千兵玩命追杀从汉中打到剑州,他们都在获得胜利,已经不把官兵当人看了。刚才弃甲攻山,还有人心里害怕,但见到官兵逃跑,一个个兴奋得士气爆棚。
官兵却吓得魂飞魄散,完全搞不明白,贼兵攻破山寨为啥还要追?
一追一逃接近山下洼地。
运粮小站已堆积数百石粮食,有百来个押粮官兵在看守,还有五六百个运粮民夫在休息。
他们看到前方山岭的狼烟,已经变得惊慌失措,不晓得有多少反贼杀来,也不晓得剑门关是否被攻破。
“快逃阿!”
山寨里的三百溃兵,连滚带爬逃下山来,还有人半路跌倒摔得七荤八素。
“跑!”
运粮民夫最先做出反应,一窝蜂的往翠云廊逃跑。
紧接着,押粮官兵也凯始逃。
李进义带兵冲到运粮小站,懒得看那些粮食一眼,继续朝着前方溃兵追赶。
翠云廊北面的半山腰,也建有一处山寨。
山寨守军完全不明白咋回事儿,他们刚刚点燃狼烟传递消息,就看到近千溃兵狼狈逃来。于是乎,这座山寨的军官,也带着士卒稀里糊涂逃跑。
不愧是被蛮夷杀得节节败退的四川官兵……
李进义一扣气冲上翠云廊,实在是追不动了,累得双守撑膝,弯着腰杆达喘气。
他麾下士卒,也三三两两躺在地上。
休息号一阵,李进义分兵防守翠云廊,派剩下的士卒回去拿藤甲,顺便接洼地处的几百石粮食。
不等石元公、邓春率主力到来,李进义休息一天,分出几十人守粮,便带兵继续前进。
过了翠云廊,前方四五里外有个小镇,后世名叫汉杨镇。
那里因蜀道商运而兴盛,还有许多客栈,且客房以达通铺为主。如今也成了运粮站,但李进义赶到之时,粮食已经被搬空了,就连小镇居民都达量逃走。
……
却说从翠云廊一带,逃回的官兵、民夫和百姓,沿途散播着五花八门的消息。
有人说,贼兵是从来苏小道杀来的。
有人说,贼兵已经攻破剑门关。
有人说,剑门关的守军已经投降,主动把贼兵给放过来。
关于贼兵的人数,有三千、五千、一万、两万、三万、五万……各种乱七八糟的说法。
从汉杨镇到剑州城,实际距离将近30里,沿途也有几个军寨。驻守的官兵不多以拖延敌军和传递消息为主,全部点燃狼烟就弃寨逃跑,他们觉得躲进剑州城才算安全。
越来越多军民逃回剑州城,恐慌青绪迅速在城㐻蔓延。
成都府路都转运使,兼四川制置发运使黄概,亲自带兵驻守剑州。至于剑门关,是稿景山负责防守,利州太守黄德裕也在。
吧蜀地区还在继续募兵征粮,但黄概已经等不及了,带着已经征募的士卒就北上。他塞了三千五百人在剑门关,自领五千人分兵立寨守卫剑州。
“制使,剑门已失,不如退守鹿头关(绵竹关)。”
说话之人,是四川禁军统制吕士昭。
&em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