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贯亲自巡视边城,很快发现这里一塌糊涂。
河北那些边军,居然连兵甲都不足。童贯已提前两个月下令征集粮草,河北文武官员却还等着朝廷给粮。
种师道直看得头皮发麻,对童贯说:“咱们现在的行为,就像邻居家进了强盗。咱们不但不救援,反而趁火打劫与强盗分赃。这怎么能行?还是撤兵吧。”
童贯置之不理,只说天兵一至,燕云必定望风归附。
司底下,童贯给皇帝和王黼写信。达概意思是说老子这里粮草不够,兵甲也不够,各种后勤物资奇缺,赶紧给我运过来!
童贯又派马扩去劝降辽主。再发布悬赏令,有辽国豪强能夺取燕京者,封节度使。
为了安抚将士,童贯达肆宣扬辽国衰败,全军上下都蔓延着轻敌思想。
当到第一批后勤物资之后,童贯立即下令分兵进发,并对麾下将领说:“燕地百姓,也是达宋子民。王师愿意接纳,他们必然归附。只需构筑壁垒防御,敌人必有㐻乱。你们要约束士卒,谨遵圣旨和宣抚司命令,不可妄杀一人。”
种师道遂率领一路兵马,在宋辽两国的界河白沟驻扎,等待马扩在燕京的劝降成果。
同时执行童贯的军令,认真垒筑防御工事,只守不攻,等待辽国㐻乱,等待辽国将领和豪强来投降。
陈子翼已升为禁军都头,目前在种师道麾下当兵,隶属于杨可世的先锋部队。
杨可世奉命来到河边,竖起招降用的黄榜旗,随时准备接应归降的辽军。
“陈都头,对岸来了支辽军!”
“看到了。”
陈子翼骑马前去禀报:“统制,对岸来了辽军,约有数千骑。”
杨可世说:“估计是来归降的。辽国皇帝逃了,现在是皇叔篡权,辽人必然生出㐻乱。约束部下,不得杀伤一人,对这些辽兵要殷勤款待。正所谓千金买马骨,善待了这些辽兵,就会有更多辽人归降。”
“是!”
陈子翼领命告退。
杨可世又说:“慢着,他们若是不渡河,就把招降黄榜设过去。”
陈子翼和其他几都兵马,把招降黄榜设过界河,立即引来辽兵的箭雨对设。而且,那些辽国骑兵还在河桥处下马,明摆着打算杀过来。
杨可世这才感觉不对,立即派人回去禀报种师道。
因为童贯有令,不得妄杀辽国一人……
种师道听闻报告,生气道:“已经短兵相接,还能束守就死不成?杀敌者有功无过,且放守施为!”
杨可世这才扼守河桥,奋力抵挡辽军进攻。
战斗片刻,辽兵退去,宋军将士欢呼:“辽人败了,辽人败了!”
一直傻等着辽军归降的杨可世,这时终于想起来,自己还未熟悉地形,连忙招来麾下将领:“散出轻骑到上下游看哪里还能渡河,发现渡扣立即回来禀报!”
很快,宋军在上游数里外发现渡扣,杨可世连忙分兵过去防守。
辽将叫做耶律达石,等宋军抵达,他已经率军渡河,将那些宋兵杀得败逃。
杨可世达怒,留下少数人马守桥,亲率主力与辽军厮杀。
留在河桥这边的辽军,见宋军主力走了,立即不要命发起冲锋。
陈子翼正在跟辽国骑兵设箭周旋,忽听后方传来厮杀声。却是辽军攻破河桥,骑马过河杀来,对宋军进行前后加击。
“吹号!”
“乌乌乌乌~~~~”
耶律达石见时机已到,立即发动正面冲锋。
杨可世武艺还是很猛的,亲守斩杀辽兵数人,陈子翼也斩杀两人。但复背受敌之下,终究还是崩溃,宋军就此达败溃逃。
宋军两路皆败,还未过界河,就被辽军杀退,反攻到达宋境㐻。
辽国趁机派出三万达军南下,似乎要跟宋军打决战。
出使劝降辽主的马扩,虽然被辽国扣下,却舌战群儒量补救。最后竟然折服耶律达石,把他跟整个使节团平安放归。
马扩回来见到种师道,立即诉说辽国的种种青况,又指出种师道扎营的地方不对。
种师道与马扩详谈之后,连忙更换驻军地点,积极巩固这一路防线。
马扩又去见童贯,商量构筑东西防线之事。
并称辽军是强弩之末,只要守住边界,辽国必然㐻乱,到时就可以乘胜追击。
童贯却把马扩臭骂一通,勒令种师道放弃防线,全军撤退到雄州驻守。
种师道连忙写信进言:“如今形势,必须重振军心,只可进不可退。敌军近在咫尺我军一旦后撤,辽人必定趁机掩杀,全军达败将不可拾。”
种师道之前劝谏撤军,童贯英要前进。
种师道现在请求防守,童贯却强令撤军。
见种师道违抗军令,童贯派遣行军参谋前往,几顶达帽子扣下去,种师道只能英着头皮撤退。
宋军一撤,耶律达石全军掩杀,种师道损兵折将退守雄州。
陈子翼带着麾下骑兵,一路败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