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
何雨柱所言属实。
系统并未赋予相关技能,他对此毫无头绪。
"您不必谦虚。
我向您妹妹何雨水道歉,我并无轻视年轻人之意,只是他们刚毕业不久,难免有些浮躁。
我并不反对这种态度,但应以成果为基础。
"
王教授态度诚恳。
"科研需要严谨,哪怕做到99%也不算成功,因那1%仍有不确定性。
"
何雨柱完全赞同此观点。
"我仅有构想,给众人指个方向罢了,但我确信我的方向绝对正确。
"
"好!到地方再说,否则可能泄密!"
负责人幽默地说。
"接下来,让我看看名单。
"
何雨柱看向第三个课题,同样至关重要。
哪怕是炊事员,也需要配备武器。
军种繁多,有持盾防御、正面冲锋、远程压制等职能,常规部队占比最大。
名单中的第三项是枪械。
王教授提出建议:“这是我的想法。”
他站出来说道,此前已有两项被否定,但第三项他抱有信心。
“从抗战到现代局部冲突,甚至二战经典战役,冲锋枪在战场上的作用不可忽视,无论是局部还是全面战争,它都具备出色的火力压制能力。”
这世界的发展趋势是否背道而驰?
或许我成了那个警示者?
何雨柱轻叹一声,按理说现在正是淘汰冲锋枪的时候,但他对军事理论了解不多,也清楚冲锋枪的局限性。
“何厂长,是不是我选错方向了?”
“你先讲完,我再听你的。”
或许是自己理解有误,还是让他说完。
“冲锋枪应提升射速,同时改善精度与射程。”
大家普遍认为冲锋枪命中率低,然而王教授认为只要火力足够密集,精准度便不再重要。
通过大面积扫射构建火力网,这个思路新颖但方向错误。
“年轻人,别拐弯抹角了,直说吧!”
朴实的农民最先忍不住发言。
“长辈,我也想听完他的意见,毕竟讨论这么久才确定的方向,或许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行,我知道了,简单来说,我们要研发高精度、远射程的冲锋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