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成长的童年



  那些在泥土里度过的时光,早已将文字的种子播撒在我的脑海,在不经意间生根发芽。

  寒暑假对我来说,不过是换个地方干活。书包往墙角一丢,便跟着五哥去搂草。他教我用自制的草耙:两根长短不一的方木条上钻满整齐的孔,硬铁条弯成钩状插进去,再绑上长木棍。

  初次使用时,铁钩总卡在草根里,震得虎口发麻。

  “使巧劲,别硬拽!” 五哥示范着,他的手掌布满老茧,动作却行云流水,耙过之处,碎草像被驯服的羊群般乖乖聚拢,“这草耙就像咱的手,用顺了就知道轻重。” 我咬着牙继续练习,汗水滴在泥土里,很快就被太阳蒸发。

  我终于能独自出门拾草。清晨的露水打湿裤脚,凉意顺着小腿往上爬,如同生活的寒意,虽冷,却也清醒。我和同村小伙伴们穿梭在玉米地、田埂、沟崖间,像一群觅食的麻雀。大家比赛谁拾的草多,笑声惊飞了草窠里的野兔。

  有次暴雨突至,我们抱着草筐在破庙里躲雨,看着雨水顺着瓦缝滴落在地上,砸出一个个小坑,就像生活给我们的考验,虽小,却也深刻。“等雨停了,咱把草晒一晒还能用。”

  小伙伴阿强乐观地说。那一刻,我忽然明白,生活中的困难就像这雨水,再大也总会有停歇的时候。

  还有一个冬天,我和五哥拖着草耙往坡上走。北风卷着枯叶打在脸上,像无数细小的针。铁耙在碎石路上拖出刺耳的声响,混着我们粗重的喘息。当草筐装满时,夕阳正把天际染成血色。

  “歇会儿吧。” 五哥靠着树坐下,从怀里掏出个冻得硬邦邦的红薯,掰了一半递给我,“吃吧,暖和暖和。” 我咬了一口,冰凉的红薯在嘴里慢慢化开,却有一股甜意在心头蔓延。

  五哥把草绳捆得紧实,扁担压在肩上的瞬间,我看见他后颈暴起的青筋,像蜿蜒的溪流,诉说着生活的艰辛。

  “等咱把这些草卖了,就能换盐和煤油了。” 五哥望着远方说,眼里闪烁着希望的光芒。那一刻,我突然觉得,这些在泥土里度过的日子,虽然辛苦,却也充满了希望。

  那些年,我们的手掌被竹篓磨出茧子,脚底沾满泥土,却在与生活的搏斗中学会了坚韧。每当夜幕降临,躺在炕上,听着窗外呼啸的风声,想着白天的收获,心中便涌起一股自豪。

  这些在泥土里生长的童年记忆,如同陈酿的美酒,虽有苦涩,却也醇香,成为我们面对未来挑战的底气。它们深深扎根在我的生命里,让我懂得,越是艰难的岁月,越能绽放出坚韧的光芒。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