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利笔小说网>书库>历史军事>花屋湘军传奇> 第39章 抬棺出征

第39章 抬棺出征

声。

  先锋营统领!这可是营中数一数二的要职,向来由积年老将担任。如今竟直接越过众多资历深厚的军官,落在这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头上!

  一道道目光,有惊疑,有嫉妒,更有王德榜等老将毫不掩饰的愤懑与不服。刘锦棠自己也明显一震,猛地抬起头,眼中闪过难以置信的光芒。

  “大帅!此……此乃军国重任!锦棠年轻识浅,恐难当此任!”

  刘锦棠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并非畏惧,而是深感责任重大。

  左宗棠抬手止住他的话,语气斩钉截铁:“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本部堂用你,看中的是你的胆魄、你的眼光、你肯琢磨新战法的锐气!不必多言,接令!”

  刘锦棠深吸一口气,压下翻腾的心绪,单膝跪地,抱拳过顶,声音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末将刘锦棠,领命!必不负大帅重托,练出精兵,荡平丑虏!”

  左宗棠看着他年轻却无比坚定的脸庞,眼中闪过一丝期许,点了点头。

  他仿佛已经看到,一支全新的力量,正从这腐朽的泥沼中破土而出。

  整肃的军令如同凛冽的秋风,迅速席卷了整个陕甘大营。

  裁汰冗员的告示贴满了各营辕门,哀求和怨怼的声音在营区各处响起,如同秋虫最后的悲鸣。

  但左宗棠的决心坚如磐石。他亲自坐镇,一营一哨地核查兵册,清点人数。

  那些被岁月和烟毒彻底掏空了身体的老弱残兵,领了微薄的遣散银两,在秋风中黯然离去。留下的,则必须面对更为严苛的筛选与磨砺。

  与此同时,刘锦棠的先锋营驻地,成了整个大营最繁忙、最充满生气的地方。

  巨大的校场上,尘土飞扬。不同于旧式操练的散漫呼喝,这里只有整齐划一的脚步声、短促有力的口令声以及火枪排射时震耳欲聋的轰鸣。

  刘锦棠站在点将台上,目光如电,紧紧盯着场中不断变换阵型的士兵。

  “左翼,快!压上!保持线列!”

  “火枪手,装填!瞄准!放!”

  “长矛手,稳住!刺!”

  士兵们身着统一发放的新号褂,虽然依旧清瘦,但眼中已燃起了久违的锐气。

  他们分成数队,演练着刘锦棠精心设计的“方阵合击”之术。

  火枪手排成数排,轮番齐射,硝烟弥漫;长矛手紧随其后,构成拒马屏障;骑兵则如同两把锋利的尖刀,在方阵侧翼待机而动,随时准备撕开“敌阵”的缺口。

  每一次阵型转换,每一次排枪齐射,都要求精准、迅速、协同如一。

  汗水浸透了士兵们的后背,沉重的火枪在无数次举放中磨破了手掌,但没有人敢有丝毫懈怠。

  刘锦棠治军极严,一丝错漏,便是一顿毫不留情的军棍。

  然而,他赏罚分明,操练间隙,总能见到他亲自为士兵包扎磨破的手掌,询问伙食冷暖。

  先锋营的士气,在严苛与关怀中,如烈火般熊熊燃烧。

  然而,旧日的沉疴如同跗骨之蛆,并非一朝一夕可以拔除。一日深夜,左宗棠处理完军务,并未回后帐休息,而是仅带了两名亲兵,悄然步入营区深处巡查。

  寒风刺骨,大部分营帐已熄了灯火,只有巡夜兵卒单调的梆子声在远处回荡。

  行至一处偏僻营帐后,一股熟悉而令人作呕的甜腻气味,混杂着劣质烟草的味道,突兀地钻入鼻孔。

  左宗棠的脚步猛地顿住,脸色瞬间阴沉如铁。亲兵也立刻警觉起来,手按上了腰刀。

  左宗棠示意他们噤声,悄无声息地靠近那顶透出微弱光亮的帐篷。

  隔着肮脏的篷布缝隙,他看到了触目惊心的一幕:三名兵卒正围坐在一盏昏暗的油灯旁,其中一人手中拿着一杆被摩挲得油亮的铜嘴烟枪,对着豆大的灯火,贪婪地吸食着烟泡。

  烟雾缭绕中,三张年轻却同样麻木、陶醉的脸庞在灯下显得扭曲而可怖。他们身旁,还散落着几个同样沾满污垢的烟盒。

  一股暴烈的怒火瞬间冲上左宗棠的头顶,烧得他双眼赤红。他猛地一脚踹开帐门!

  巨大的声响惊得帐内三人魂飞魄散,那持烟枪的兵卒手一抖,烟枪“当啷”一声掉在地上。

  “大……大帅!”三人看清来人,如同见了阎罗,吓得瘫软在地,浑身筛糠般抖个不停,连求饶的话都说不出来。

  左宗棠没有看他们,冰冷的目光死死盯住地上那几件毒物。

  他弯腰,用两根手指,极其嫌恶地拈起那杆尚带余温的烟枪,仿佛拈着一条毒蛇。冰冷的触感和那令人作呕的甜腻气息让他胃里一阵翻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紧紧攥着烟枪,指节因用力而泛白,大步流星地走出营帐,对着闻声赶来的巡夜军官厉声喝道:

  “拿下!连同搜出的所有烟土烟具,一并押往校场!击鼓!聚将!集合全军!”

  急促而沉闷的聚将鼓声,如同滚雷般骤然撕裂了寒冷的夜空,在死寂的陕甘大营上空炸响!

  各营将官兵卒从睡梦中惊醒,茫然、惊惧,不知发生了何等大事,慌忙穿衣披甲,在军官的厉声催促下,顶着寒风,潮水般涌向校场。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