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利笔小说网>书库>历史军事>花屋湘军传奇> 第47章 人丁不旺三锡堂

第47章 人丁不旺三锡堂

  游廊连接着东西厢房,皆是规整的三间格局,窗棂细密,糊着新制的明瓦,阳光透入,室内一片明亮通透。

  穿过前院,步入气势最为恢宏的中堂大厅。此厅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高逾三丈,是整座宅邸的魂魄所在。

  巨大的梁柱结构完全暴露,那需要数人方能合抱的粗壮金丝楠木大梁,如巨龙般横跨厅堂,散发着沉稳内敛的千年木香。

  梁上彩绘,以朱砂、石青、金粉为主,描绘着“郭子仪拜寿”、“尉迟恭单鞭救主”等忠勇故事,色彩历经百年,依旧明艳。地面铺设二尺见方、打磨得光可鉴人的大青砖,严丝合缝。

  厅堂正壁,是一整面巨大的紫檀木雕花屏风,中心位置,供奉着李续宾身着戎装、按剑而立的巨幅画像。画像前一张长逾丈二的紫檀供桌,桌沿浮雕着细密的缠枝莲纹,桌面上,一对御赐的錾金狻猊香炉,终日青烟袅袅。

  中堂两侧,悬挂着曾国藩、左宗棠等湘军大佬亲笔书写的挽联、匾额,墨色凝重,字字千钧,无声地诉说着逝者生前的荣光与同袍的追思。

  厅堂顶部,是层层叠起的斗拱藻井,结构精巧繁复如蜂巢,最高处绘着巨大的金色团龙,龙睛以明珠镶嵌,无论从哪个角度望去,那威严的龙目似乎都在注视着你。

  中堂之后,是更为私密的后堂与内眷居住的后院。

  后堂陈设典雅,多宝阁上陈列着古玩玉器,墙上挂着名人字画。

  庭院深深,回廊曲折,连接着书房、绣楼、闺房。

  庭院中心,凿有小小的莲池,池水引自烟溪活水,清澈见底,几尾锦鲤悠游其中。

  池畔点缀着玲珑的太湖石,石缝间植着兰草、芭蕉,即便是盛夏,此处也自有一番清凉幽静。

  书房窗外,一株老桂树亭亭如盖,待到金秋,满院甜香。

  宅邸东西两侧,还建有规模不小的附属院落,供族中子弟居住、或作私塾、库房之用。

  马厩、车轿房、谷仓、仆役居所,一应俱全,井然有序。

  整个建筑群,青砖灰瓦,高墙深院,飞檐翘角如雄鹰展翼。

  屋脊之上,排列着精致的鸱吻、脊兽,在阳光下闪烁着陶釉的光泽。

  高耸的封火墙,如起伏的山峦,将这片浩大的府邸牢牢围护其中。

  墙头覆以黛瓦,墙面粉刷得雪白,更衬出那御赐“三锡堂”金匾的辉煌夺目。

  宅邸四周,遍植松、柏、樟、桂,浓荫匝地,四季常青,将这片人间华构,温柔地揽入自然的怀抱。

  整整两年有余,这凝聚了内帑重金、湘中巧匠无数心血与汗水的宅邸,终于宣告落成。

  同治八年深秋,一个天高云淡、金菊盛开的日子,三锡堂迎来了它最为荣耀的时刻。

  钦差大臣携圣旨再次莅临,湘乡县令、地方士绅、湘军旧部袍泽,济济一堂。新宅处处张灯结彩,空气中弥漫着新漆的桐油味、木料的清香和菊花的冷冽芬芳。

  钦差肃立中堂,展开第二道明黄圣旨,朗声宣读:“……李续宾忠勇性成,勋劳卓着,血洒疆场,丹忱可悯。今赐第落成,朕心嘉慰。特赐堂名曰‘三锡’,取《尚书》‘禹锡玄圭’之义,彰其功烈,更昭示天恩浩荡,赐其忠、赐其荣、赐其子孙永续之基!钦此!”

  “三锡堂!” 这沉甸甸的名字,如同黄钟大吕,在雕梁画栋间久久回荡。

  忠——赐其舍生取义、为国捐躯的赤胆忠心;荣——赐其身死哀荣、门楣光耀的显赫尊荣;永续——赐其家族绵延、子孙安泰的稳固根基。

  这三重恩典,如同三重坚固的基石,托起了这座巍峨的府邸,也托起了李氏一门的未来。

  李家老幼,在众人瞩目下,对着圣旨、对着御匾、对着李续宾的画像,深深叩拜。白发苍苍的李母,泪水早已模糊了双眼,嘴唇无声地翕动,是告慰,亦是祈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孩子们小小的脊背挺得笔直,懵懂中似乎也感受到了一种沉甸甸的、名为“门楣”的东西压在了肩上。

  落成大典的喧嚣如潮水般退去,三锡堂归于它应有的宁静与深阔。

  李家的日子,终于在这深宅大院里安稳地流淌起来。

  曾经在寒风中拖拽湿柴的男孩,如今穿着整洁的细布长衫,在特意延请的西席先生教导下,于窗明几净的书房里,朗朗诵读着圣贤文章。

  那怯生生的小女孩,也换上了合身的衣裙,在栽满花草的庭院里,跟着母亲或年长的仆妇,学习女红针黹。

  寂静的午后,阳光慵懒地穿过精雕细镂的窗棂,在光洁如镜的青砖地面上投下变幻的光影。

  唯有中堂那终日不息的线香,和紫檀屏风前李续宾那永远年轻、永远按剑而立的画像,无声地提示着这座宅邸荣耀的根基与沉重的过往。

  十年弹指一挥间。又是清明时节,烟雨迷蒙,笼罩着荷塘,也笼罩着烟溪湾。

  通往李家祖茔的山道上,纸钱翻飞如灰蝶。

  当年那个拖柴的男孩,李续宾的儿子李光久,如今已是挺拔的青年。

  他一身素服,神情肃穆,身后跟着已长成少女的妹妹和几个年幼的弟妹。

  他们手中提着祭品,默默地行走在湿滑的山路上。青年停下脚步,回望山下。

  烟雨如纱,轻轻覆盖着那座青砖灰瓦、庭院深深的巨宅——“三锡堂”。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