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生意,刘青青想起青华园里,管客房的大春抱怨,总有客人不小心留下污渍,洗不干净的床单只有报废。
她假装无意道:“我那杂货铺子的伙计发现,烧碱和猪油一起熬煮,冷却成块的东西,后能很好的洗干净床单,您也可以试一试。”
姜老大夫不疑有他,满脸放光立马寻摸东西试验起来。
又来了又来了,郭守云看了她一眼,阿青又无中生有,他怎么不晓得哪个伙计发现了这件事。
刘青青不解摸了摸脸颊:“干嘛,我脸上有东西?”难道吃饭的时候沾了汤汁?
她还是对他有隐瞒。
郭守云摇摇头:“没有,我是想,我们找哪五个人一起报名?”
两个人回到清水沟村的时候,已经天黑。
刘青青找到苏氏:“阿娘,阿云的户籍呢,阿云要报名考试!”
苏氏和刘有山措手不及:“户籍啊,阿云户籍还没办呢!”
才读了半年书,就要去报名下场,会不会太早了些,村子里的都是读了五六年才报名呢。
第135章 第135章落户
刘有山和苏氏看着郭守云稚嫩的脸,不明白他小小年纪,下场做什么?人家赵峰五岁入学,风雨无阻在镇上念了十年书,都没想着下场。
这两孩子,也太敢想了。
苏氏小心翼翼解释:“平时用不上户籍,所以一直没有办。真要报名下场啊,要不再沉淀几年?”主要是考虑万一阿云找到自己的生父生母要回家,这办了户籍文书,以后要转,麻烦着呢。
刘青青无语,读书这种事,不是看时间长久,而是拼天分的。
郭守云在丛林里,在巨大生存压力下,形成的强大观察力和记忆力,背书上,实在太有天分了,过目不忘夸张了些,但也大差不离。
当然,他想象力上有所欠缺,写的诗如同便秘一般,飞流直下三千尺这种诗,他便觉得人家诗人肯定是眼瞎,还不会用尺子,和她吐糟取笑了一番。
刘青青就很无语,洋洋洒洒长篇大论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一看对方,仍旧是懵逼状态。她瞬间放弃了努力。
他不会写,不妨碍他会背啊。
谢玉华出手,专门给他整理了一本诗集,涉及方方面面,到考场上,郭守云不用临场发挥书写,只要破题后,把肚子里类似的诗词背一首出来,适当修改一下,书写在卷子上,便可以了。
这种套答案的思路,让谢玉华眼前一亮,不仅弄出了常考诗词分类一千首,还有时政策论一千篇,不可谓不敬业。苦了郭守云,整整背了一个月才背完。
刘青青不好解释,便道:“家里现在不缺这点报名费,每年都去试一次,一来摸摸底为来年铺路,二来侥幸中了,凭阿云的岁数,必然一举成名,又可以为我们青华园的产品作一波宣传。”
刘有山颔首,表示明白了,这是青华园的一种变相宣传。
两人询问郭守云:“你的户籍,是落在刘家么?”
“若在刘家,就要改名成刘守云,开祠堂进族谱,成为刘家真正的一分子!”
郭守云瞥了眼身边的刘青青,那她就成他名誉上的妹妹,族法规定,族内是不能成亲的。顿觉不合适,“那,若户籍不落在刘家呢?”
刘有山顿了顿道:“这,我还真不知道,我们去问问村长。”
刘宝贵给了答复:“需要寻三名证人,证明他不是金国的奸细就可以了,户籍可以落在名下的住宅里。”
村长还有一句话没有说,郭守云可以落户刘家,但是,那便是上门女婿,按照律法,上门女婿不能参加科举。
懂了,要有房子,才能落户籍。
郭守云立马和刘青青商量:“我就在老宅隔壁盖一座院子,落户清水沟村?”
刘青青皱眉不同意,她对于房子的观念和刘有山不同,她的思维是房子属于投资属性,买的房子必须具有流通的功能,清水沟村他们家已经有住宅了,为什么还要再盖呢,那不是浪费银子么。
她眉头皱成个川字:“要不,去府城里买一个院子?”
郭守云不赞同:“家里现在日子好过了许多,却一大家子挤在小小的几间房子里,确实不够住。”
“阿爹一辈子的梦乡便是住上宽敞的大房子,家里生意越做越大,也该翻新一下。”
刘家的房子是土墙石片顶,住着舒服,但不如主流的砖瓦房美观大气。
他抛出了一个刘青青无法拒绝的理由:“碰碰瓷瓷越来越胖,后院那点地方,不够它们跑跳啊!”
刘青青一想到两只黄底黑斑球每日懒洋洋慢吞吞滚在后院,一阵心塞,决定下来,重新圈一片地,盖个大院子,能让碰碰瓷瓷棉花黑炭撒欢跑那种。
和村长一说,村长摸着下巴的胡须道:“这一年村里人赚了钱,村子周边的宅基地全都卖完了,特别是河岸那一片,大家都说那里风水好,抢着买,价格涨到三两银子一亩。”
村长早早留了一块约摸十亩的地在刘家旁边,准备给孙子宝儿
将来娶媳妇盖新房,被赵垚要了去,说是打算搬来清水沟村。
儿媳妇赵翠娥懂事,临盆在即,亲家搬过来,也有个照应,他做主把那块地,原价卖给了赵垚。
他指着地图上,远离村子挨近山脚的一片荒地:“不仅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