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你们赵家在汉东势力可不小!”
高育良手里的烟灰啪地掉桌上,整个人愣住了。
祁同伟那句“你们赵家在汉东”,像颗炸弹把他炸醒了!高育良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两个字:斗争!
上面有斗争!
祁同伟觉得,赵立春这种激进派不会得逞,就像法律纠错那样。
发展的方向正在调整。
但赵立春他们,
绝不会认错。
因为认错,就等于否定了这么多年的奋斗。
就算上面没他们的位置。
他们也不会低头,而是要放手一搏!
高育良恍然大悟!
难怪赵立春要这么大张旗鼓地祭祖,
他这是亮明立场,要跟组织对着干!
他就是要告诉组织,
汉东的局势,他赵立春说了算。
要是汉东想稳定,就不能动他赵立春。
换谁都一样,
因为整个汉东,从上到下,都是他赵立春扶持的。
除非把整个汉东大换血。
“所以老师,”
祁同伟帮他按灭了手里的烟,“我希望您能重新规划下未来的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要是当不上那个位置,您打算怎么办?”
“现在形势严峻,大厦快塌了。”
“老师,我们不能不未雨绸缪。”
高育良猛地看向他:“你这是在替谁说话?!”
祁同伟淡淡地说:“我没替谁说话。”
“在汉东,咱俩是荣辱与共的。”
“您倒了,我也好不了。”
“反过来也一样,只有您能上去,我才有机会。”
“老师,您别怪我跟立春书纪不是一条心。”
“但很明显,跟着他,我们只会越走越偏。”
“老师。”
高育良当然懂祁同伟想进步的心思。
他压根儿没想过祁同伟会打算走这一步棋,在背后给以前的头儿来这么一下子,真是太不光彩了。这样搞,很可能两边都得罪,上面防着你,下面的人也不服你。高育良有自己的底线,赵立春可以对不住他,但他绝不会在背后给赵立春使绊子。于是他皱着眉说:“你是不是太心急了?”
祁同伟却回答:“老师,着急的不是我,而是您。”高育良愣了一下,仔细琢磨琢磨,祁同伟这话还真有点道理。现在是他争书纪这个位子的时候,本来觉得挺有把握,可听祁同伟一分析,才发现这个机会离自己还挺远。高育良又点起一根烟,局势变幻莫测,结果没出来前,谁能知道谁是赢家呢?现在就下注,或者改弦更张,是不是有点太冒险了?
毕竟赵书纪八月份才离职,说不定拖到九月,甚至可能年底才走。这段时间里,他要是想干什么,有的是能力去干,毕竟他还掌握着汉东的大权呢。祁同伟说:“老师,您别想太复杂了,咱们面前就这几个选择。您好好琢磨琢磨哪个更合适。”高育良看着他,让他说说看。祁同伟就摆出了上中下三条计策。
“上策是老师您离开汉东,去别的地方当管。”高育良一听就愣了,脱口而出:“这绝对不行!”他的根基在汉东,这些年提拔的人,办的事,全是为了这个位子。要是离了汉东,不就什么也没了?就算去了外地,工作也不好开展,说不定还得陷进当地的烂摊子。祁同伟知道他的顾虑,却说:“老师,离开汉东其实是您打开新天地的开始。您在汉东待太久了,从教书到现在当副省长,一直没离开过这儿。说实话,这也是上面可能不重用您的一个原因。”高育良皱着眉说:“赵书纪也没离开过汉东。”祁同伟解释说:“那是历史原因,现在的形势不一样了。组织上不会再让一个本地人当书纪了。”高育良突然像是明白了什么,身子猛地一颤:“所以你当年积极申请调到东山市,就是为了...”
祁同伟点了点头,没否认:“确实有一部分原因。”
“不过事实就是这样。”
“形势摆在那儿。”
“我不得不做选择。”
“再说当年在汉东时,我遇到的阻力太大了。”
“外面的世界更适合我。”
高育良沉默了一会儿。
确实是这样。
祁同伟以前走的是业务路子。
他的业务能力很强。
就算离了汉东,去哪儿都能吃得开。
事实也确实如此。
祁同伟这些年一路顺风,进步速度让人惊叹。
从某种意义上讲,祁同伟对局势和组织的意图非常敏感。
这也是为什么高育良拿不定主意时总想找他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