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利笔小说网>书库>武侠仙侠>辽东邪侠> 第17章 回家

第17章 回家

化为支撑他继续在这条布满荆棘的权谋之路上走下去的、最深沉的力量……

  数日后,喧嚣散尽,大军各归建制。顾远向李存勖辞行。李存勖亲自送至辕门,依旧是一副推心置腹的模样:“顾兄此番回石洲,当速速整饬部众,调集粮秣军械!朱温老贼虽遭重创,然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孤王意欲乘此大胜之威,一鼓作气,直捣汴梁!还需顾兄鼎力相助!”

  顾远心中冷笑,面上却是一片“凝重”与“深思熟虑”:“殿下雄心,顾远钦佩!然……”他微微一顿,语气诚恳,“朱温经营中原多年,根深蒂固,树大根深。此番虽折了刘知俊,损了万余精锐,然其麾下藩镇林立,诸如杨师厚、王彦章等辈皆乃当世虎将,南方诸镇如杨行密、王审知等亦非易于之辈,皆在观望。殿下若此时倾力南下攻打朱温,恐其困兽犹斗,拼死反扑,南方诸侯亦可能趁虚而入,袭扰后方,使我军腹背受敌。”

  他见李存勖眉头微皱,似有不豫,话锋一转,指向沙盘:“当务之急,殿下宜借潞州大捷之声威,行‘挟大胜以令诸侯’之事!一面广派使者,招抚河朔诸镇(如成德王镕、义武王处直等),慑服幽燕(刘仁恭),使其不敢妄动,甚至纳贡称臣;一面则厉兵秣马,清除肘腋之患,稳固河东根本!殿下声威愈隆,则朱温愈孤立,其麾下藩镇离心离德者必众。待其内乱频生,军心涣散之时,殿下再以雷霆之势东出,则汴梁可一鼓而下!此乃上策,望殿下明鉴!”他刻意强调了“清除肘腋之患”和“稳固根本”,暗示应先解决河东周边不稳定因素,而非直接硬撼朱温核心。

  小主,

  李存勖目光灼灼地盯着沙盘,手指无意识地在案几上敲击。顾远的分析冷静而老辣,句句切中要害,与他内心深处的某些顾虑不谋而合。虽然对顾远这份洞察力更加忌惮,但此刻对方的建议无疑是符合他最大利益的。他压下心中对顾远的杀意,脸上露出“恍然”和“赞许”的笑容:“顾兄真乃吾之子房!一语惊醒梦中人!是孤王操之过急了!就依顾兄之言!先定河朔,稳河东,再图汴梁!”他拍了拍顾远的肩膀,笑容满面,眼底的寒冰却丝毫未化,“顾兄且安心回石洲,整备军需,安抚家小。孤王这边,自有安排!你我兄弟,来日方长!”

  “殿下英明!顾远告退!”顾远抱拳,深深一礼。他清晰地捕捉到李存勖说“安抚家小”时,那眼底深处一闪而过的、针对乔清洛和他孩子的、令人不寒而栗的怨毒与淫邪。李存勖心中所想,此时此刻顾远通过这个阴冷的狼的那眼神,几乎都能一字不差地复述出来:‘好好享受吧顾远,待孤王踏平朱温之日,便是你粉身碎骨之时!你那娇妻会成为最下贱的营妓任人蹂躏,你那孽种将世代为奴!’

  顾远转身,带着他的人马,在晋军“热情”的目送下,策马踏上归途。来时三千杂牌军,如今虽胜,却也减员不少,尤其苗疆五毒教五部(蜘蛛、蜈蚣、蝎、壁虎、蟾)的普通头目和教众,伤亡惨重。队伍沉默了许多,胜利的喜悦早已被长途跋涉的疲惫和失去袍泽的哀伤所取代。

  回程的路,仿佛比来时更加漫长。黄土官道蜿蜒向前,扬起阵阵烟尘。队伍中,气氛复杂。有家室的士兵归心似箭,脸上带着期盼,如同顾远一般,渴望回到石洲那个相对安稳的港湾,见到妻儿。更多的人,则像李鹤、黄先生、蓝先生那样,眼神空洞麻木,或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或只是机械地跟着队伍前行。他们或孑然一身,或至亲好友已埋骨他乡,“家”对他们而言,是一个遥远而模糊的概念,甚至是一种奢望。偶尔有压抑的咳嗽声,或是伤处疼痛的闷哼传来。

  顾远骑在马上,看着身边这些沉默的、带着不同伤痕的兄弟,看着队伍中那些疲惫而茫然的面孔,潞州城外那抱着染血旗帜哭泣的年轻士兵身影再次浮现在眼前。那一声声“家……哪还有家啊……”的悲鸣,如同魔咒般在他耳边回响。

  乱世如炉,人命如草。

  功勋?不过是用白骨堆砌的阶梯。

  欢宴?不过是死亡阴影下的短暂麻痹。

  归途?对一些人意味着温暖与期盼,对另一些人,则只是通往下一个修罗场的驿站。

  顾远抬起头,望向石洲的方向,目光仿佛穿透了千山万水。清洛……还有??儿……这是他在这冰冷乱世中,唯一能抓住的、真实的温暖与希望。然而,周德威那远房表妹苏婉娘的存在,如同李存勖安插进来的一根毒刺,又让这份温暖蒙上了阴影。他该如何面对清洛那双清澈的眼睛?他又要怎么做?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